您当前所处位置: 米胖旅游网 > 长城旅游 > 长城旅游攻略 > 游十三陵:历史,传说和现实 (三)

游十三陵:历史,传说和现实 (三)

http://www.mipang.com时间:2010-12-15  来源:米胖旅游网  点击:2902
  11:24,茂陵
  残破如裕陵,庆、裕、茂三陵是近邻,但要到得陵前,需绕一些弯路,骑车上坡,费劲。
  茂陵是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朱见深原名朱见浚,是朱祁镇的长子。朱祁镇被俘后,即位的朱祁钰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而将原皇太子朱见浚改立为沂王。后朱见济病故,朝臣议将朱见浚复位,朱祁钰至死不允。朱祁镇复辟后,才将朱见浚重立为太子,并改名朱见深(《辞海》解释,“浚”有一层意思为“深”,《诗.小雅.小弁》:“莫浚匪泉。”)朱见深在位期间,秕政甚多,他宠信太监汪直,即是其中最为严重者。汪直得势,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朱见深堕其术中却不自觉。汪直与东厂管事太监尚铭不睦,朱见深就为汪设立西厂。朱见深还佞佛崇道,造成大批寄生的僧道,大量营建寺观,又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朱见深生来口吃,很难说“是”字,这就给一些奸佞之徒提供了逢迎幸进的机会,以至有“两言尚书”施纯,“万岁阁老”万安。在这些人的逢迎之下,朱见深保住了个人的面子,但却与群臣日益隔绝,败坏了国家的大政。朱见深后宫宠爱的贵妃万氏,心狠手毒,几乎造成皇嗣的缺乏。后万氏因怒而亡,朱见深思念万氏成疾,不久亦死,子朱you樘即位。
  朱见深的秕政,给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但他也做了几件值得称道的事。一是不计前嫌,恢复其叔父朱祁钰的帝号,二是他即位不久,就平反了于谦的冤狱。另宪宗初政,放宫女,毁锦衣卫,也颇有可称之处。
  朱见深陵墓,在聚宝山,位于其父朱祁镇裕陵的右侧,其制度与裕陵完全一致。建成后仅4日,天寿山即遭大雨、冰雹,陵瓦及兽吻被击碎很多,朝野震动。(《陵寝》)
  11:38,泰陵
  在陵区最南端,虽残破,但明楼尚可称完整,环境比前面3座陵整齐一些,陵后笔架山呈三角形。
  泰陵是明孝宗朱you樘的陵墓。宪宗朱见深的前两个皇子,一早夭(万妃所生),一被万妃害死。朱you樘是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其生母是宫女纪氏。朱you樘降生后,万妃命太监张敏将婴儿抛入河中淹死,但张敏暗中保住了朱you樘的性命。因纪氏无法养活自己的儿子,张敏和废后吴氏又精心照料,朱you樘才得以存活下来。6年后,张敏抓住一个机会,把这消息告诉了朱见深,朱见深当即命人把孩子接到宫中,为他取名,并下诏立纪氏为淑妃。数月后,纪氏在宫中暴薨,张敏自尽。为防皇太子被害,宪宗生母周太后亲自照顾朱you樘,使他免遭万氏毒手。宪宗崩,朱you樘即位,改元弘治。孝宗在位18年,匡救前朝弊政,罢黜佞幸,选任贤臣,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有效治理江浙水患,使得明朝在政治、军事各方面较前辈更为清明,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史称“弘治中兴”。缺失如对土地兼并的违法行为缺乏前后一贯的打击,致人口流散,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朱you樘死后,内阁因其在宪宗崩逝后守孝甚恭,定其庙号为“孝”,以彰孝行。(《陵寝》)
  朱you樘幼年的坎坷经历,与流传甚广的“狸猫换太子”故事颇有几分相似。
  11:54,康陵
  由泰陵向南折返约2里,从一路口右转向西,经一上坡推车步行至康陵。
康陵是明武宗朱厚照的陵墓。孝宗朱you樘临终前,曾说过:东宫年幼,好逸乐,即指他的儿子,当时皇位的唯一继承人朱厚照。虽然孝宗望子成龙,但希望终于落空。朱厚照即位后,恣意玩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国事日糜。最受他宠幸的以宦官刘瑾为首的八个侍卫,相互勾结,党同作恶,时称“八党”。这八人在朱厚照的放任纵容下,横行无忌,刘瑾更是趁机掌握了内外章奏、控制内阁的权力,从而造成了明史上最为黑暗的宦官统治时期。后来刘瑾势败被凌迟,有人以钱买刘瑾之肉生食。(京剧《法门寺》中,刘瑾主持断判命案,这大概是他做的唯一一件好事)朱厚照一生嬉游无度,虽贵为天子,却不愿称孤道寡,不愿受帝王制度的严格约束,结果在游乐中生病,最后病死于供他淫乐的“豹房”,年仅31岁。与对国事的倦怠形成鲜明对比,朱厚照生前“好佛法“,以至在正德年间出现了“法王、佛子、禅师、国师之号,充满京师”的怪现象。(《陵寝》)
  康陵后五峰陡峭,形如菡萏,故又称“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陵寝》)当地人还称这里是“恋花山”。朱厚照多次微服巡行民间,游龙戏凤。据传他在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抢得美女李凤回京,刚至居庸关,又遇上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过了1年,李凤在居庸关生下一男孩后,郁闷而死。当地百姓为李在居庸关南山坡上立坟,因坟上长满白草,故称“白凤冢”,至今此冢仍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京剧《游龙戏凤》表现这段故事,剧中称李凤为李凤姐)朱厚照死后无嗣,臣下想起当年李凤的故事,遂到居庸关找到那个男孩回京即位,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这个故事就是在十三陵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正德无儿访嘉靖”的传说。称陵后的山峰为“恋花山”,是对朱厚照生在花丛,死在花下的嘲讽,而明廷为了皇家的脸面,就把“恋花山”改称“莲花山”了。(《传说》)
  康陵东南面,是形如屏障的黑岭,黑岭障目,仅东北方可遥见泰陵。康陵处于群峰包裹之中,终年少见天日,如在井底,其所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不知大明朝廷为什么把朱厚照葬在这里。(《陵寝》)十三陵中,德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和康陵都较残破,陵门坍毁不存。当年我来这里,可以径直进入庭院,登明楼,在宝城上行走,如今这些陵墓的门口都锁以铁栅,我也懒得攀缘入内了。
  12:36,定陵
  定陵是明神宗万历朱翊钧的陵墓。他10岁登基,军国大事均由其生母李太后和内阁首辅张居正共同处理。张居正既要处理国事,又要为万历讲书。他对万历教育严格,有时甚至不惜疾言厉色,因此在万历心里种下了对张仇恨的种子。从万历元年到万历10年,张居正呕心沥血,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明王朝后期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张病故后,万历为他辍朝一日,赐谥“文忠”,赠上柱国勋位。但幼时的仇恨还是导致了万历对张居正的讨伐。张死后的第二年,万历下命追夺张居正的勋位和谥号,将他的两个儿子分别革去功名和贬为庶民,后李太后和万历还籍没了张的家产。万历还一反张在世时的做法,胡作非为。至万历后期,整个国家机构陷于瘫痪。而此刻,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日益崛起,构成了对大明王朝的严重威胁。明廷为筹集战争费用,又使得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激起农民造反。明朝与后金之间的萨尔浒之战,以明军阵亡4万6千余人的结果宣告惨败。朱家天下,从此更加风雨飘摇。后人评价万历:“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定陵的陵址在大峪山,关于此地风水的争论,持续了多年。糊涂一生的万历,在选择陵址的问题上,却说了几句明白话。(《陵寝》
  定陵龟趺石碑的右上角,有个白圆形的东西,围绕这个东西,在当地流传着“定陵月亮碑”的传说。据说,一日万历在昏睡中见了火神爷,说要烧了他已预先建好的定陵。万历和火神爷打赌,将来如定陵被火烧,就让他现在先瞎一只眼。火神爷大笑而去,万历惊觉,果真瞎了左眼,从此生病,不久即亡。万历死后,右眼始终不肯闭上。入葬后,右眼放出的光影投射到石碑上,就成了那个白圆形的东西,每逢阴历月底和月初,这东西就亮如十五的月亮,“定陵月亮碑”从此被叫了开来。某月十五,乌云遮月,火神爷趁机放火把定陵烧个精光。此后,定陵屡建屡烧,直到最后全部改为石建筑,才稍为消停。但碑上的“月亮”已被大火烤死,再也不会发光了。
  关于火烧定陵,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一日,定陵村北的石碑忽然放光,不久,碑上就出现了一个月亮形的东西。每到夜里,它就把定陵村四周照耀如同白昼。后来,村里来了个老叫花子,穷人见了他便给些吃食,富人则不但不给,还要把他臭骂一顿。几天后,老人换了身干净衣服又来到村里。他在街上摆摊,上面放着几样东西:筷子、红枣、梨和大火烧。老人口里喊道:“筷,枣,梨,大火烧。筷,枣,梨,大火烧。”也不理会别人的问话。一连3天,天天如此。第4天老人不见了,但碑上的“月亮”却更亮了。村民将两者联系起来,明白老人是让大家“快早离,说话就要大火烧了。”于是穷人们纷纷离去,又过去3天,村里只剩下几户财主不信传言,按兵不动。第4天五更时分,大火果然烧起,定陵和定陵村被焚烧殆尽。穷苦百姓几乎全部脱险,而留下的财主们则统统葬身火海。后来,这一带的百姓们说,那老人是鲁班爷。为解救百姓,施法让石碑放光,又装叫花子试探人心,最后用那“筷枣梨”的奇怪“买卖”提醒大伙儿及早逃生。(《传说》)
  建国后,发掘了定陵。后逢动乱,万历的尸骨被毁,有书《风雪定陵》记其事。定陵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在长陵享殿展出,发掘陵墓的过程被拍成电影放映。我今到定陵,见大门上高悬横幅“热烈庆祝定陵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门票20元,我已两次进过定陵地宫参观,今天不进去了。
  定陵面东,陵前广场视野开阔。
  13:00至13:50,昭陵,购票进入,票价20元
  昭陵是明穆宗朱载厚的陵墓。朱载厚是明世宗的第3个儿子,30岁登基。即位后,对嘉靖时期的某些弊政做出深刻反省,重新召用前朝因谏得罪的大臣,或录用其子孙,制裁宫中方士,免除明年天下一半赋税及嘉靖43年以前拖欠的田赋,释放了因直言而被下狱的海瑞。这一系列措施,赢得时人称誉,并且他在位6年,基本上能保持初政,史书赞他:“可称令主。”
  朱载厚隆庆年间,还较好地处理了与蒙古部族的关系。北边蒙古各部,一直对明王朝构成严重威胁。明太祖驱逐残元势力于大漠,此后蒙古各部时降时叛,北疆烽火一直不断。隆庆6年,蒙古俺答部和土蛮部两路进犯,朱载厚接受群臣建议,把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几位名将调镇北方,使废弛多年的北部边防为之一改。其中戚继光的修筑长城与练兵,使军容为之整肃,士气大增,为防御蒙古部族的南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朱载厚接纳蒙古来使,处置破坏汉蒙关系的汉奸,对蒙古部族首领封官,满足俺答进贡和开边市的要求。通过这些措施,结束了汉蒙之间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开创了两族人民和平共处的友好局面,自此之后,“三陲宴然,一尘不扰,边氓释戈而荷锄,关城息锋而安枕。”隆庆议和,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清人魏源评价说:“不但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但作为守成之主,朱载厚无力解决权臣之间的相互倾轧。
  朱载厚做皇子期间,因前途未卜,度日艰难,身心遭到极大伤害,即位后又纵欲享乐,结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其陵寝在大峪山万历定陵南侧约500米处,启用了明世宗为其父兴献王选定但后来又弃置不用的玄宫。工程速度快,但质量没有保证,次年出现多处沉陷松动,有关责任人员遭严厉处分。(《陵寝》)
  《传说》中有两个关于十三陵九龙池的故事,提到九龙池在昭陵西南的大峪山南坡上,泉水滋养着昭陵村附近的土地和百姓,此外没有与昭陵直接相关的传说。
  昭陵建成后,历经磨难。清顺治年间,明楼在战乱中被火焚毁,康熙年间,享殿和东西配殿又遭雷击起火,陵寝建筑日渐颓败。(《陵寝》)12年前我来昭陵,看到陵寝正在复原修复中。1990年9月,修复后的昭陵作为景点正式开放。
  昭陵享殿的正中为神座、神主、神位、帛金、三牲和祝文,后面暖阁中有灵座(又称灵床),大殿左右两侧展出各种乐器、仪仗,均系复制品。宝城封土较其它各陵更为高厚,方城后增筑了用于拦土的围墙。此墙平面呈弓背形,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连成一体,形成一封闭的院落,后人称之为“哑巴院”。周围的墙体因平面形似月牙而被称为“月牙城”,此后的庆陵、德陵以及清代诸陵均沿用此制。
  登明楼,东南方向可遥见十三陵水库。四周群山环绕,十三陵在谷底盆地。1644年的战火,烧毁了昭陵明楼,“圣号碑”碎作数段。今天看到的这块碑是用黏合剂把残碑粘在一起,并用铁架固定。
  绕宝城行走一圈。
  明楼前有鞠躬坡。人由此坡上行,身体不由自主向前倾斜,呈鞠躬状,似是“毕恭毕敬”。下行时为防摔倒,又得小步慢行,“依依不舍”。古人用意,可见一斑。
  左右配殿,有“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陈列”
  宰牲亭、神厨、神库自成院落,内有戚继光、海瑞、张居正陈列,有三人的蜡像。戚继光陈列室中,戚继光戎装披挂,背景为长城,有黄崖关、八卦城、古北口卧虎山、金山岭、司马台障墙和天梯的照片,陈列品中还有“明人蓟镇长城图(石塘路部分)”和“蓟镇长城志拓片”。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给我印象深刻。
  向三人拱手致敬。
  14:16,在“北京宝丰堂商贸公司”门口车摊修车。
  由此向西,可达思陵,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陵墓。
  崇祯18岁登基时,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朝廷大权悉入客魏集团之手,宫廷内外,客魏党羽密布。崇祯羽翼未丰,不得不时刻提防,静观其变。机会到来,崇祯果断出手,铲除了客魏集团。他又废除父兄时期的陋习,启用东林党人,准备作一番兴利除弊的大事业。当时有3件棘手大事,一是朝内大臣的党争,二是东北后金政权的兴起,三是农民军力量日益强大。崇祯宵衣旰食,兢兢业业,颇有治世的雄心。但他以英明自许,对群臣刻薄寡恩,专门以察察为明,造成群臣离心离德。崇祯即位初期,十分重视辽东战事,重用袁崇焕,有效抗击了清兵的进攻。但后来,他误中清太宗皇太极的反间计,杀害了袁崇焕,自毁长城。“松锦大战”的惨败,明王朝国祚危急。对农民军,崇祯及手下剿抚并用,农民军旋仆旋起,杀明皇宗亲,焚凤阳皇陵,给明王朝造成极大威胁。崇祯17年3月17日,李自成军兵围攻北京,18日晚,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迎接李自成进城。崇祯走投无路,吊死煤山寿皇亭,至死仍认为自己“非亡国之君”,亡国“皆群臣误朕。”崇祯死后,在昌平州人氏捐助下,被草草埋入田贵妃墓。其庙号5次改易,清廷为他扩建陵墓,顺治为他定庙号“大明庄烈愍皇帝”。十三陵中,崇祯思陵规模最小。(《陵寝》)
  传说,崇祯一日微服私访,要为自己选定陵址。中途遇雨,久下不停,崇祯不耐烦,高喊:“还下哪!”他的意思是要老天别再下雨。可正在行云布雨的龙王听了,以为这位真龙天子是嫌他的雨下得少,于是抖擞精神,连下七七四十九天雨,闹得全国到处发大水,造成一连9年大涝灾。几年后,崇祯再次出巡,在大宫门附近的“掸尘殿”休息时,听得天下大旱不断,又不耐烦,高喊:“还旱哪!”意思是该下雨了。可龙王爷又误会了,收起正准备下的雨,又连旱9年。结果崇祯在位18年,涝9年,旱9年,没一个好年头。崇祯拆了“掸尘殿”,想用拆得的砖瓦木料为自己建陵。但他死后,草草入葬,拆来的材料也没有用上,连清廷为他修的简陋的陵寝建筑,也早被损毁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个土坟头。(《传说》)
  我当年初到思陵,所见陵寝凄凉,崇祯墓前,有最后跟随他的太监王承恩的墓陪伴。
  崇祯墓称思陵,但如问思陵何处,当地人可能会不知所云,因为他们更熟悉“悼陵监”这个名字。据传在安葬崇祯时,发现他的头颅被人砍下,结果给他铸了个金头随葬。这金子做的头引来了贪心的盗贼,终于在一个清晨,陵户发现思陵被盗,金头失踪。报官也没什么用,案子不了了之。陵户们为记取教训,将原来的思陵村改称“盗陵监”,意思是对盗贼要时刻提防,严加监看。日子久了,“盗陵监”被叫白了,就逐渐变成了“悼陵监”。(《传说》)
  从我修车的地方到思陵,还有较长的一段路,没什么好看的了,还要赶去参加聚会,走人。
  15:24,朝宗桥
  向南不远即进入沙河镇,来时一路寻找,因隔着高架桥,没有看见。CCTV《军事百科》曾对此桥做过介绍,是进出京城的门户。过去附近有兵营,重兵把守。石制的桥栏,有一段损毁,据说是被过往车辆撞坏的。
  17:22,礼士路,已是华灯初上
  转地铁石景山白金轮酒家,和正在那里的朋友们腐化一回。
  21:25,到家
  十三陵之行结束。
相关旅游攻略

相册视频-长城情缘

相册视频-长城情缘
 
      阅读全文»

长城行

      今天原定计划去北海,后因故改去长城及十三陵,呵呵,穿着细高跟凉鞋爬长城,估计也是少有的吧      一向不愿做简单容易的事,就爱逞强活受罪,穿着细高跟仍要爬那更陡路段,可能由于坡陡,爬的人较少,不像别的城墙里,露出的全是黑白黄相间的脑袋...城墙外漫山遍野的粉白色杏花,城墙内喘气如牛的好汉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充分贯彻古人方针,一口气爬到最高处,征途中一群群老外看着气喘吁吁
      阅读全文»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2011年4月14日我和朋友们一起从居庸关登长城、2011年12月我和弟弟从八达岭登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
      阅读全文»